學習和熏陶藝術真的這麼重要嗎?

撰文:Pario Arts李素貞主任

筆者從事教育工作多年,接觸到不少家長為孩子選擇一些「速戰速決」、短期內有成果的課程或課外活動,可以說是有點功利主義。相反,他們較為輕視非功利、追求美學的課程或課外活動。一般最能吸引家長關注的是子女能否參與比賽、有沒有檢定評級或成果是否顯著的學科或才藝班。

藝術教育對小朋友有長遠影響

筆者深深認為,在功利主義的教育制度下,對孩子未來的人生態度上會存著極深遠的影響。

藝術教育是獨特和美麗,而且是富於創造性的。孩子們不僅是學習藝術的理論和技巧,在過程中還會刺激他們的創意和想像力。長遠來說,藝術教育對小朋友的言談舉止,甚至是學習和思想上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從生活裡接觸藝術

我們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接觸到藝術。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美麗的東西,如豐富的情感、不同的品味、獨有的感覺和視覺上的享受,凡此種種都能讓您在繁忙的生活中有著舒泰的心境,亦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繽紛和樂趣,更能發掘出恬靜美的可貴。

父母需要以身作則 重視子女的想法

事實上,不論是智能教育或是重視培養美學的藝術教育,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家長可以給予孩子陪伴和支持。如果您想養成孩子具有藝術涵養,就應該明白藝術教育要由自己做起,尤其是要懂得聆聽、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,包容孩子表達創意的方式,子女在幼兒階段就會很容易地養成美學氣質。

自閉症不再是秘密

撰文: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團隊

家長要向人解釋孩子有自閉症的情況,有如自挖瘡疤,恐怕未能得到親友的支持之餘,還會惹來誤解或歧視。究竟家長應如何面對親友呢? 

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

家長向親友解釋時,首先必須清楚自閉症的成因是與家長疏忽或溺愛無關。自閉症的成因與腦部異常發展有關,故此影響了孩子的溝通能力、思考和行為模式,以及理解別人思想行為的能力。家長可列出大部分自閉症兒童的共同特徵,包括社交困難、頑固、焦慮、溝通困難、專注能力、活躍程度高低、非典型情緒反應、身體協調問題及不同的感官反應等。

留意最新資訊

此外,家長可盡量留意自閉症的最新資訊,例如「執行功能」、「中央統合」和「心智解讀能力」等概念,一來可以令自己更容易明白子女的成長需要,當遇到親友有興趣了解更多,便可向他們深入解釋。當家長愈清楚自閉症,便愈容易讓親友認識孩子,或許一貫歧視的眼光,會因了解得更多而逐漸消失。家長知識上的裝備,能讓親友感到家長的積極和能力。

用具體形容詞形容孩子表現

另外,當家長形容孩子時,應用具體和正面的形容詞,例如記憶力強(而非「好記唔記」)、專注力弱(而非「心散」)、未能明白別人的要求(而非「不聽話、曳」)、重複相同的動作(而非「佢一定要…….」)或跟著拍子點頭(而非「鍾意音樂」)等抽象的形容詞。讓親友們明白,孩子與其他兒童一樣,都是天真無邪的小朋友。

不過,解釋終歸解釋,家長面對孩子「天天新款」的行為時,或許寧願選擇把孩子(甚至自己)帶離敏感場合,減低對親友做成的干擾,但相對也減少了孩子對社會適應的機會。相反,家長可主動誘導親友以合適的方法與孩子相處。例如正面地說「你可以說慢一點」、「孩子對聲音非常敏感,不如我們說話輕聲一點吧」或是「對不起,我可否首先知道行程,給我的孩子有心理準備?」如果親友能做到,已經踏出了成功的一步。

親友的視野需要被拉闊,然而最重要的,是家長須持開放接受的態度,成為親友的榜樣。當家長自己也接受自閉症,還有誰可以說「不接受」呢?

如何從小培養小朋友的正向學習態度?

資料來源: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及副系主任劉怡虹博士

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喜歡學習,但孩子不會自動變得喜歡學習,需要家長慢慢薰陶孩子,一點一滴地累積的。 

在互動中鼓勵孩子 

孩子不會一開始就學會堅持的,父母的職責就是鼓勵孩子在過程中堅持,給予孩子對成功的憧憬,當孩子成功後父母可以跟孩子回顧以前,讓孩子感受到堅持過後才得到的寶貴成果,鼓勵他們繼續做出好行為。 

給予內在動機 

很多時候,孩子需要一些動力才能做好某些事情,家長應該多強調孩子所得到的、不要比較,例如滿足自己的成就感、享受努力的過程、得到父母的欣賞等,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,建立孩子內在的動力,才能讓他們發自內心地主動學習。 

家長以身作則 

學習無分年紀,家長也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主動學習和好奇心,例如家長可以從網上學習烹調新菜式,過程中可以向孩子表達雖然自己不懂,但自己仍然會堅持和從不同渠道中學習,即使最後可以煮得不好吃,但下次會力求進步。讓孩子從實例中看到父母對學習的主動和好奇心,比起光是言語說教有效得多。 

沒有不愛學習的孩子,只有不懂教導孩子學習的家長。愛學習是孩子的天性。要正確地教導孩子正向的學習態度,只能透過家長的堅持和不斷努力,透過不同的日常點滴,強化孩子對學習的動力。

分類
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

雙管齊下 孩子學得更快更好 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portrait-adorable-little-preschool-asian-boy-1287200293

撰文:教育專家羅煦鈞校長

我們都明白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,所以學習的速度都會不同。但如果有方法可以令孩子學得更快、更好,一定是家長以至老師都樂於見到的。如何讓小朋友學得更快更好,亦正是不少學者研究的課題。

其中一個影響孩子學習速度的關鍵,是他有多少的已有知識。已有知識即是孩子曾經學過,並且已經掌握了的知識,除了是他從前在學校學到的知識之外,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得到的知識亦是其中的一部分。

學習如搭棚 逐步打好基礎

近代被受重視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 (Lev Vygotsky) 認為,學習的過程就像建構「鷹架」一樣,都是由低至高、由小至大,用一根一根的金屬棒逐步搭建而成的。所謂「鷹架」,相當於中國人所建搭的棚架。當然,搭棚用的卻是竹枝。

用搭棚來形容學習,可以為我們帶來好幾個啓示。首先,打好基礎是重要的;其次,學習要一步一步來,假如一味求快而忽視了某些環節,知識亦不會牢固。再者,只要按步就班地努力學習,一定會累積得愈來愈多的知識。還有,不同人可以搭出不同形狀的竹棚,而知識亦不是一成不變的,會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演變。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asian-girl-playing-colorful-jigsaw-puzzles-2273667211

只要明白了維果茨基的學習理論,已有知識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。已有知識就像已經搭起來的竹棚,而新的知識就是在已經存在的竹棚上再加高和加大。已有知識愈多愈可靠,學習新事物就愈容易,不需要再顧東顧西,學習速度也就更快。

善用空餘時間 擴闊知識範圍

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內容和所用時間分別不會很大,所以善用空餘時間,對提升孩子的學習表現便變得相對重要了。善用空餘時間並不等於多參加幾個訓練班或多做幾本補充,反而由於學校已經提供的全面而有系統的課程,空餘時間就更應該著重開拓更闊的知識範圍,讓「竹棚」的基礎變得更寬闊。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little-girl-interested-some-thing-museum-1386794837

看圖書、參觀博物館和展覽會、到自然教育徑旅行等,都能讓孩子增廣見聞,擴闊知識範圍。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擁有多一點主導權,選擇做他喜歡做的事。讓小朋友有選擇的空間,亦可以培養他自主學習的能力、自律和責任感,這對他的未來也是重要的。

小朋友好「論盡」,點算好?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child-has-crash-car-accident-there-1652319439

家庭婚姻及藝術治療師高詠愛Wendy

家長不時都會提到,小朋友很多時會笨手笨腳,可能很容易跌倒或掉了東西。其實這個跟手眼協調有關,甚至跟我們的手指肌,怎樣訓練小朋友的手指肌亦有關係。現在很多玩具都可以從小朋友幾個月大的時候,訓練他們的手指肌。

很多家長都知道不少遊戲可以訓練手指肌,其實除了手指肌之餘,究竟怎樣訓練他們拿東西、捉緊一些東西或用手指拿東西?平衡力也很重要。

其實很多玩具都可以訓練平衡力,再加上手指肌都一樣可以訓練得到。例如形狀顏色層層疊遊戲,他們有不同形狀、不同大小、不同顏色,以及不同數目字在上面。如果小朋友摘骰子,摘了綠色和2,他就要找出綠色和2。然後再摘骰子是藍色和5,他就要找出藍色和5,繼續疊上去。這樣可以訓練小朋友怎樣疊才可以不掉下來呢?怎樣可以平衡呢?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lovely-cute-little-asian-girl-jeans-1177656289

另一款玩具是俄羅斯方塊積木,較層層疊複雜,小朋友或會更感興趣。小朋友可以移動積木底部,再疊上俄羅斯方塊積木。這款玩具會有一定難度,訓練到小朋友的手指、思考、手指肌及平衡力。

當然笨手笨腳和不小心都會跟他們的專注力有關,例如小朋友拿著一杯水時,但他的眼睛不是看著那杯水,而是在看著電視機或在聽周邊的大人說話。因此除了訓練他們的手眼協調以及平衡力之餘,亦要訓練他們的專注力。


為人父母壓力大 焦慮要及時處理

資料來源:精神科專科醫生黃俊賢

作為父母,既要面對工作,亦要照顧家庭。在巨大的壓力下,很容易出現焦慮。焦慮是與生俱來的正常反應,當我們生命受到威脅時,適當的焦慮可以保障我們人身安全。不過如果過度擔心,身體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的反應,例如心跳加速、胃痛、肌肉繃緊、呼吸急速、頭痛、手震、出汗或經常上廁所等。如果沒有及時處理,可以引致更嚴重的情緒問題,亦會影響家庭關係。

以下有三種方法可以減少焦慮症狀,首先是呼吸放鬆練習,使用腹式呼吸。用鼻慢慢地吸氣,持續4秒,腹部要漲起,維持2秒,再用嘴慢慢地呼氣,持續4秒,然後暫停2秒後,重複整個過程5至10次。

第二是肌肉放鬆練習,在一個舒服的地方坐下或躺下,輕輕地閉起雙眼,全身肌肉放鬆,先把注意力轉移到雙腳,收緊腳部肌肉10秒,然後放鬆。然後按順序逐一收緊,放鬆身驅、雙手、頸部和面部肌肉。

最後是影像放鬆練習。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閉起雙眼,然後想像一個舒適的場,想像看到、聽到、聞到、觸摸到的感覺,探索5至10分鐘。然後再逐漸回到現實世界。

另外,平時亦應該培養正面的思考模式。任何時候都嘗試看看好的一面,而非整天想著不開心的事情,可以令患上情緒病的機會減少。


如何培養孩子的禮貌?尊重與關注不可缺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mother-having-serious-conversation-daughter-home-1944768706

撰文:教育專家張偉菁校長

在一個大型跨國公司的人才招聘會上,小張和小蔡都成功通過初試和複試,他倆是從 100 多名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。無論筆試還是談吐,雙方都不相上下,人事部的選拔「考官」左右為難,因為公司只會招聘其中一人。

最後,公司經理決定親自對兩個人進行一次面試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只花了幾分鐘的時間,經理就決定了錄用小張。當被問及原因時,經理很坦率地說:「理由很簡單,當我在和他們說話時,小張一直注視著我的眼睛,而小蔡卻左顧右盼,可見他並不善於傾聽別人談話。而善於傾聽和尊重客戶是一個銷售主管應具備的首要條件。」

用眼睛表示出誠意與尊重

這個事例說明的道理很簡單,眼睛是心靈的窗戶,人們藉目光表達豐富的感情,像是尊重、關注、蔑視和不以為然等等。所以與別人面談時,時時注視對方的眼睛會表示出你的誠意。同時,懂得目不轉睛地關注別人談話的人,也必會受到別人的感激與尊重。

學校經常舉辦以「禮貌」為主題的活動,目的是喚起同學們對別人的禮貌。「別人」除指家人、長輩、老師和同學等認識的人之外,也應包括不認識的人。孩子們早應知道「早晨」和「謝謝」等禮貌用語,但有很多孩子還是不會主動向人打招呼,更何況是其他日常生活上的禮儀呢?學校針對的當然是一個學生在校與師長和同學相處時的禮貌,其他的就有賴家庭教育了。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6-years-old-happy-little-asian-1677620014

上文所提「見工」的例子,小學生當然暫不適用,但他們亦經常有面試的機會。如果要予人一個好的印象,孩子必須學習用眼神展現出他對別人談話的關注與尊重。所以父母要教導孩子傾聽的技巧與藝術,當然父母在聆聽孩子的說話時,更加要給予他們適當的尊重與關注,這樣孩子便學懂與人相處的禮貌是無分年齡與身分的。以下是三個聆聽小錦囊:

1. 聆聽別人說話時,不要左顧右盼,要看著對方的眼睛

2. 當聽明白或與對方有同感時,要用眼睛與人交流,表示贊同

3. 注視對方不代表要目不轉睛地「死盯」著對方,這樣做反而會顯得不太禮貌

小說經常用「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」來形容筆下人物的聰慧可人,其實人人都有這樣的一雙眼,只要善加利用,它會比我們嘴裡吐出的說話更有說服力。

分類
家長園地

快樂其實很簡單 享受親子時光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asian-family-pictures-home-2119575044

撰文: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兒童遊戲治療師李慧芝

人人都希望得到快樂,父母當然不例外。很多時候,父母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當下的需要和快樂,希望能換取子女日後的「幸福生活」。

大部分父母都明白,孩子將來的「幸福」當然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,然而很多家長都會認為,今天的不努力,必然會導致明日的失敗。加上社會氛圍都鼓吹「有做好過無做,做多好過做少」,甚至認為不做就是懶惰和被動等,結果令所有父母和兒童愈做愈多,也漸漸迷失了方向。

在網絡討論區中,筆者經常看到一些父母一邊批評社會及教育制度過分催谷兒童,扼殺他們的成長空間;但另一邊又無奈地每天督促著子女做各種各樣的練習,其無助和無力感顯而易見。父母所面對的矛盾和兩難是可以理解的,然而這些恐懼和焦慮,都會令父母容易錯過孩子給我們的啟示。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asian-mother-worrying-her-daughter-exhausted-2086536115

嬰兒呱呱落地,每天過著最簡單、直接和自然的生活。他們餓了便吃,吃飽便睡,睡醒就玩。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探索這個世界,以及接觸身邊的人。開心的時候開懷大笑,傷心時就放聲大哭。孩子告訴我們,其實人的需要很簡單,只要能夠滿足這些需要,就會過得快樂。只是成年人的世界愈來愈複雜,人的慾望也愈來愈多,為了滿足那些慾望,成年人就連自己的需要都忘記了,因此變得愈來愈不快樂。最諷刺的是,我們還自以為懂得「幸福生活」的竅門,教導孩子怎樣得到快樂。

現今的社會充斥著成年人的焦慮和不安,人們都害怕自己被社會淘汰,擔心安穩的生活受威脅。而作為父母的,就更憂慮孩子日後的生活。其實,孩子最懂得快樂的道理,因為他們本來就活得自然自在,只是不知從何時開始,父母希望孩子能盡早適應現實世界那被扭曲了的遊戲規則,不知不覺地被磨滅了他們本來的自然和童真。

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,假如父母能靜心觀察他們的生活,保持耐心,放慢腳步,享受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個片刻,你或許會重新領悟到,快樂不在將來,而是在當下。

為甚麼小朋友會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?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asian-mother-measuring-temperature-girl-digital-1800983923

資料來源:註冊中醫師徐澤昌

如果小朋友經常性出現反覆呼吸道的感染,即經常患上感冒和咳嗽。在中醫角度而言,也是因為他肺脾氣虛及肺脾不足而引起,即個人抵抗力下降了。這些小朋友很多時候因肺氣虛,可能經常感到疲倦或是說話的時候沒有力氣等。如果小朋友脾虛的話,很多時會感到食慾不振又或容易腹瀉。以中醫角度而言,主要便是照顧肺脾,即是要照顧肺脾之氣,讓他能夠增強抵抗力。

他在很短的時間裡剛剛痊癒了卻再次患上感冒,患上感冒後又痊癒,經常性這樣出現,便屬於反覆呼吸道感染。譬如小朋友這次生病了,可能剛痊癒了一、兩個星期後,又再次感冒,又再次出現呼吸道感染。在中醫角度而言,已經可以判斷為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,即生病的頻率和次數比一般人多。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selective-focus-mother-face-young-asian-2195488511

又或是可能以前不是這樣的,以前你可能一年會生病三次,但是今年你可能只過了半年,卻已經每個月生病一次,又或是兩個星期便生病一次,這樣子就可能是你的小朋友的身體出現了問題。

如何通過飲食來有效地預防感冒?其實最主要便是飲食清淡面、注意營養及勞逸合適,即運動和休息時間要取得平衡。日常飲食中,要吸收多一點維他命C及維他命A等,增強自身的抵抗力。家長可煲青紅蘿蔔湯,盡量不要讓小朋友吃太多煎炸、濃味食物及難消化的食物,因為小朋友的消化能力還是很弱,即脾常不足的特徵。如果平常天天吃快餐或是天天吃一些很難消化及濃味的零吃,小朋友的身體會累積痰熱。這些痰熱加上外界的病邪入侵身體,就會形成一些容易感冒的體質。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asian-lovely-family-standing-kitchen-together-1667249122

如果要推薦湯水,有一種湯水稱為「玉屏風散」。「玉屏風散」的主要材料是黃耆、白术和防風這三種藥材,如果我們煲湯水,也可以用這三種藥材,再放一塊瘦肉,放少許蜜棗。

小朋友好害羞 如何增強他們自信?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cute-little-asian-boy-peeks-through-785053231

資料來源:家庭婚姻治療師/藝術治療師高詠愛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現實中不少家長都覺得自己小朋友害羞,希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,讓他們多點信心跟別人說話。這其實要看小朋友本身的性格是怎樣,因為有時小朋友會比較慢熱,可能有些小朋友比較怕跟陌生人說話。小朋友較害羞可能跟他們的成長過程有關。

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關係,甚少帶小朋友外出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和交流。這會慢慢會形成他只喜歡和年紀大過他的家人或兄姐溝通,當遇到同年紀較小的朋友時,他就不懂得怎樣一起玩。加上現時許多家長都會幫他們說話,例如他還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時候,家長有時可能比較心急:「你是不是想要那個東西?你是不是想這樣那樣。」這令小朋友很多時候他不敢說出心聲。

家長令孩子不懂得怎樣表達自己,或依賴了家長幫他們說話。其實透過很多方式,例如在家裡互動或玩遊戲,都可以幫助小朋友在不同環境跟其他小朋友或長輩溝通。例如透過簡單圖片的桌上遊戲,家長可以問小朋友:「如果我們在球場上遇到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,可以怎樣呢?如果你想一起玩,你可以怎樣做?」 家人也可以跟小朋友進行角色扮演。

https://www.shutterstock.com/zh/image-photo/children-english-school-playing-cards-1421841815

小朋友最主要從環境中學習,從他們的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學校、朋友身上,甚至現在很多時會上網看新聞、電視或卡通片,學習一些行為 或說話內容。所以在家裡玩遊戲時 ,都可以做一個好榜樣告訴他們應該怎樣溝通、怎樣去說或怎樣表達自己是最好的。
有時要給小朋友時間去思考如何表達自己,而不是搶著替他們說話或幫他們完成。就算他錯了,也不要說:「不是這樣的!」因為這樣會嚇到小朋友,最好是跟他分析整件事情,應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。家長應嘗試跟小朋友分析多點:「為甚麼不可以這麼說 ?因為這樣說話可能會傷害了其他小朋友。如果你這樣跟他說話時,你自己的感覺又會

是如何?」當教懂他們一些溝通方法,亦可以幫助他們見到陌生人和在不同環境時去與人溝通。